在全球公共衛生領域,心血管疾病長期以來扮演著“隱形殺手"的角色,其嚴峻形勢不容忽視。近幾十年來,心血管疾病已穩居全球頭號死亡病因的“寶座",每年奪走全球約三分之一人口的生命,尤其在亞洲國家,這一挑戰更為嚴峻。新加坡國立大學最新預測數據顯示,到2050年,亞洲心血管疾病患者數量將激增至7.3億,死亡人數也將攀升至令人震驚的2410萬,這一趨勢迫切要求我們立即行動,采取有效策略以遏制其蔓延。
中國,作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之一,心血管疾病的負擔同樣沉重。《中國心血管健康與疾病報告2023》的發布,為我們揭示了這一現狀的嚴峻性:全國心血管疾病患者總數已高達3.3億,涵蓋了腦卒中、冠心病、心衰、肺心病、房顫及高血壓等多種類型。尤為值得關注的是,我國心血管疾病的死亡原因正逐漸從腦卒中轉向缺血性心臟病,這一變化雖與高血壓管理的加強有關,但老齡化社會的加速發展,無疑為未來的防控工作增添了更多不確定性。
生活方式的不健康,是心血管疾病高發的另一大推手。從新加坡國立大學等機構的研究中我們可以看到,不健康飲食與運動不足已成為導致心血管疾病風險增加的兩大元兇。預計到2050年,僅因不健康飲食就可能導致830萬亞洲人死于心血管疾病。更令人擔憂的是,因不健康生活方式導致的代謝性疾病如糖尿病、肥胖等的患病率在亞洲人群中急劇上升,這些疾病與心血管疾病之間存在著密切的關聯,共同構成了威脅人類健康的“代謝綜合征"。
面對如此嚴峻的挑戰,心血管疾病的防治已刻不容緩,且必須將防治關口前移,從源頭上減少發病風險。政府應加大對基層醫療機構的投入,將其打造為心血管疾病防治的主戰場。通過提升基層醫生的診療能力,加強患者健康教育,加速推廣先進的醫學健康管理技術和設備,如脈沖磁微循環治療、紅細胞聚集康復等能夠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的創新醫學科技設備,以科技賦能,提高心血管疾病預防和康復的效果。
同時,個人健康意識的提升同樣至關重要。每個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責任人,應主動采取行動,將血壓、血脂、血糖控制在合理范圍內,培養健康的生活方式。均衡飲食、適量運動、戒煙限酒,這些看似簡單的措施,實則是對抗心血管疾病最有力的方法。
總之,心血管疾病的防治是一項系統工程,需要政府、社會、家庭和個人等多方面的共同參與和努力。只有當我們每個人都行動起來,將防治關口前移,才能真正遏制心血管疾病的高發態勢,守護我們和家人的健康未來。